積極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以廣西為例
強國号發布内容中國民族報2025-03-19
作者:蒙思丞
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應積極構建各民族互嵌式社會結構。這一社會結構适應我國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有助于推動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突出“融”的導向、以增進共同性為方向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既要傳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傳統,又要團結全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凝聚人力、彙聚民力,廣西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主要做法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别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學方略、謀創新、抓落實,搭建好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的“四梁八柱”。比如,廣西充分發揮黨組織統籌協調作用,健全自治區、市、縣(市、區)、街道、社區五級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構建“社區黨委—小區業委會—樓棟長—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體系,調動轄區黨員、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積極性;制定《廣西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等,搭建高效便捷的社區服務平台;出台《廣西實施“文化潤景”工程行動方案(2024—2026年)》等,引導各族群衆共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進文化認同。
增強制度安排和政策供給的系統性、時效性。社會結構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主要包括就業結構、人口結構、家庭結構、收入結構等。社會結構合理,整個社會才能和諧有序發展。社會結構與社會治理相輔相成。要完善全面推進各民族人口流動融居的政策措施,通過建設互嵌式社區打破各民族交往過程中的社會結構分隔,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間基礎,創造各族群衆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比如,廣西出台《廣西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深入實施各族群衆互嵌式發展計劃、完善健全互嵌式發展政策舉措等為抓手,積極探索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的廣西實踐,總結成效經驗。
完善東西部協作機制,深化對口支援、定點幫扶。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是促進東西部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赢的重要舉措,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要将有組織的人口流動與就業需求清單、崗位供給清單有機結合起來,與推進新型城鎮化、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推進民族地區和東中部地區各族群衆跨區域雙向流動。比如,近年來,粵桂兩地深化東西部協作,簽署《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 進一步全面深化粵桂⏭➰框架協議》等系列協議,通過勞務協作實現38.86萬名廣西農村勞動力在廣東就業,在粵桂對口協作的33個縣共建“一縣一企+微車間”農村勞動力穩崗就業⛩⛪➰,這些都是探索要素流動帶動各民族互嵌制度安排的具體實踐。
創新推動互嵌式社區品牌建設。建設互嵌式社區,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徑。要結合基層實際,總結典型經驗,加快互嵌式社區品牌建設,通過紮實的社區建設、有效的社區服務、豐富的社區活動,營造各族人民一家親的濃厚氛圍,把民族團結搞得更好。近些年,廣西湧現出一批互嵌式社區典型。比如,南甯市良慶區蟠龍社區結合轄區小區多、新經濟組織及新社會組織多、流動黨員多、居民民族成分多等實際,每季度召開一次社區工作聯席會,共商社區發展事務,共解社區發展難題,紮實推進基層群衆自治,打造滿足各族群衆全齡、全時、全民服務需求的社區黨建綜合體,确保社區各族群衆的關切得到及時有效的響應。
對策建議
加快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既是全面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實踐升華,又為全面準确貫徹新時代黨的民族政策提供了有力抓手,能夠持續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建設。要聚焦主線,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不斷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各族群衆互嵌融居;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号和形象,從曆史文獻、文化遺存中挖掘整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的史實,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進西部大開發、鄉村振興、興邊富民行動,完善沿邊開發開放政策體系,有序推進各族群衆跨區域雙向流動。
加強統籌協調,明确權責,優化分工。要進一步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衆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作為地方重大工作來謀劃部署,為深化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建設提供政策和法規➿⚽✨➿。發揮各類市場主體吸納各民族勞動力就業、促進互嵌式發展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深化東西部在産業、勞務、消費等方面協作,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廣度。
建強基層黨組織,做到黨的民族政策到基層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層有人抓。基層黨組織是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衆、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要大力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夯實民族工作的基層基礎,加強基層統戰、民族工作機構建設,進一步配齊配強基層民族工作部門力量,加強基層民族工作業務培訓和經驗交流,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和民族理論政策培訓覆蓋到基層,提升基層處理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
(作者系廣西民族大學廣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研究員、廣西文化名家工作室學員)
(任引沁編輯)
編輯/任引沁
審核/任引沁、李靖、任引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