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莎娱乐官网最全网站
首頁 - 思政資料 - 重要論文

毛新宇:毛澤東在偉大抗美援朝戰争中的戰略指導

來源: 添加時間: 2024-02-21

毛新宇:毛澤東在偉大抗美援朝戰争中的戰略指導

原創 毛新宇 黨的文獻 2024-02-21 16:02 北京

 

運用高超的戰争指導藝術以劣勝優、戰勝強敵,是中國共産黨在長期戰争實踐中鍛造形成的優良傳統和軍事法寶。革命戰争年代,毛澤東和黨中央靈活掌握和運用戰争大海中的“遊泳術”,指導人民軍隊打敗了國内外異常兇惡的敵人,以鮮血和生命為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奠定了牢固根基。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和黨中央以高瞻遠矚的戰略智慧、敢打必勝的戰略氣魄,領導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曆史性決策,指導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敵我力量極其懸殊的條件下打赢了這場立國之戰,取得了軍事上政治上的輝煌勝利。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抗美援朝戰争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複興的重要裡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在毛澤東同志誕辰130 周年之際,回顧總結新中國的開國領袖在這場戰争中的戰略指導藝術,對于我們今天赓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有效應對風高浪急、日趨複雜的新風險新挑戰,不斷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現實啟示意義。

 

一、統籌政治大局和戰略全局,堅持以戰止戰、以武止戈,以非凡氣魄和膽略作出出國作戰重大決策

1950年6月25日,朝鮮内戰爆發,美國政府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糾集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組成所謂“聯合國軍”,武裝幹涉朝鮮内戰,并派遣第7艦隊侵入台灣海峽。1950年10月初,美軍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直接出動軍隊給予援助。剛誕生不久的新中國,面臨着十分艱險的戰争抉擇和嚴峻考驗。毛澤東和黨中央站高望遠,科學把握時代發展大勢,以宏闊的視野統攬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在毅然下定出兵朝鮮決心的同時精心籌劃戰争規模、戰争方式等,實現了以小戰止大戰、以外線作戰達成内線防禦目的,消弭了戰争發動者的侵略野心。

堅持維護長遠利益處理好“打”與“建”。抗美援朝戰争決策,極其難以下定。當時面臨的形勢是:一方面,曆經多年戰亂國家百廢待興、百業待舉,恢複生産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黨的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以三年左右時間實現财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中心任務;另一方面,大敵當前,美帝國主義把刀架在我們的脖子上,維護新生政權生存的任務十分緊迫。經過全面衡量利弊,毛澤東和黨中央正式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主要考慮是“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維護我們的長遠利益。首先,堅持以打促建、以建促打,保障國家長治久安。1950年10月13日,毛澤東在給周恩來的電報中指出:“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内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将被吸住,南滿電力将被控制。”“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從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一目标出發,毛澤東和黨中央統籌“抓建設”與“保生存”兩大任務,把軍事戰略重心從東南轉移到東北,以反侵略戰争為國家建設提供安全保障,以國家建設為打赢戰争提供物質支撐,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鞏固新生政權的同時,抓緊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這就為全面展開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國内外條件。其次,發揚偉大國際主義精神,➿⚽✨➿世界民族解放運動。毛澤東把抗美援朝戰争納入時代大勢中來考量,一個重要用意是打擊國内國際反動氣焰,避免東方乃至世界革命可能出現的不利局勢。這一點他曾多次提及,“因為如果讓整個朝鮮被美國人占去了,朝鮮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敗,則美國侵略者将更為猖獗,于整個東方都是不利的”,“我們采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曆史證明,這場戰争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信心,有力推動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的發展。

堅持以局部戰争制止更大規模侵略戰争。毛澤東明确表示,我們不是戰争愛好者,我們是和平愛好者。但是,中國決不懼怕戰争,當有人把戰争強加于頭上的時候,将堅決以戰争回應戰争,以戰争制止戰争。如何實現以戰止戰,用戰争消滅戰争?一個方式是,以全面戰争反對全面戰争,例如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争、中國人民解放戰争等;另一個方式是,以小戰制止大戰,例如抗美援朝戰争、新中國的曆次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等。從某些方面講,以小戰制止大戰的要求更高。為了維護國家的總體和平,避免或減少對國家政治全局的幹擾沖擊,毛澤東和黨中央在決策出兵朝鮮問題上精心設計,盡可能把戰争控制在有限範圍内。首先,确定以“志願軍”而不是“解放軍”的名義出兵,這就避免了給美國對中國宣戰以口實;其次,将戰争限定在朝鮮半島區域,“不使美軍的侵略行動擴大成為世界性的事件”,這就促成了戰争規模的局部化;再次,嚴格限定戰争目的,在第五次戰役之後将戰争目的由徹底把美國軍隊驅逐出朝鮮轉變為恢複戰前狀态,這就減少了戰争越打越大甚至引發世界大戰的風險;最後,堅持不打則已、打則必打痛打怕對方,通過狠狠教訓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使其深刻認識到惹翻了中國人民是“不好辦的”,這就真正達到了以戰止戰的目的。

堅持以外線反擊作戰達成戰略防禦目的。毛澤東指出:“積極防禦,又叫攻勢防禦,又叫決戰防禦。”他在《論持久戰》中提出“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内線中的外線”,認為在戰略上開展防禦、持久、内線作戰的同時,在戰役和戰鬥上應進行進攻戰、速決戰和外線作戰。後來他進一步提出,要采取追擊戰略,“将敵人的出發根據地的侵略武裝力量加以解除”。從實踐看,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場邊境自衛反擊作戰,大都是堅持敵可以來、我就可以去,在敵人對我發動軍事入侵、我們取得自衛反擊權後,采取外線反擊作戰打敗敵人。毛澤東和黨中央在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争決策的同時,也明确采取境外作戰方式,以外線反擊作戰達成戰略防禦。曆史證明,這一決策是十分必要、正确的。為了支援朝鮮政府和軍隊、維護我國東北邊疆安甯,志願軍必須到朝鮮境内迎戰“聯合國軍”。如果等到美國把朝鮮政府和軍隊完全打垮後我們再出兵,我們隻能做邊境線上迎戰美國的準備,并且必須随時防止美軍突然越過鴨綠江,把戰火燒到中國東北,這将使我處于很大的戰略被動。從更長遠來看,如果美國從朝鮮戰争的勝利中受到鼓舞,戰争野心會進一步膨脹,這将大大降低我國安全系數,增大國家安全隐患。正是基于以上考慮,1970年毛澤東跟金日成談起出兵朝鮮決策時指出,志願軍要保家衛國,“要到那個地方去保,那個地方去衛”。

毛澤東毅然作出出國作戰的戰略決策,深刻啟示我們:兵者國之大事,戰争決策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在戰争“打不打”這一決策問題上,關鍵是要從戰略大局出發,堅持軍事服從政治,堅持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當長遠利益不允許時,必須以足夠的戰略定力經得起各種鼓動,堅決忍住不出手;當長遠利益需要時,必須以超凡的意志力決斷力下定打的決心,并做好付出一定代價的準備。為了達成積極防禦的戰略目的,還需要進一步明确采取什麼樣的戰争方式,是小打還是大打、是内線作戰還是外線作戰。從應對反侵略戰争的曆史經驗看,局部戰争和外線反擊作戰是我們常用的戰争方式。

 

二、力争主動以駕馭戰争發展進程,進行科學預置與靈活調整,做好戰争準備、開局、轉換和收局

毛澤東和黨中央深刻認識和把握戰争規律,娴熟利用戰争中的不确定性,領導志願軍立足最壞可能做好戰争準備,并根據戰場發展變化靈活調整作戰計劃,适時轉入戰略反攻、戰略防禦,周密籌劃戰争收局,推動戰争樞紐有序轉換、戰争階段有機銜接,導演了一幕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戰争活劇。

立足最壞可能提前進行戰争布局。毛澤東認為,戰争固然具有“蓋然性”亦即不确定性,然而戰争指導者是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克服這種不确定性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堅持不打無把握之仗”,充分做好各項戰争準備工作。在抗美援朝戰争準備上,他強調立足于最困難最複雜情況,未雨綢缪搞好戰略預置,特别是展開作戰力量布勢,确保初戰必勝。朝鮮戰争爆發三天後,毛澤東就指出:“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随後,毛澤東和黨中央迅即決策組建東北邊防軍,調集4個軍及3個炮兵師等部隊,擺在中朝邊境地區(後又增調1個軍),同時又在二線、三線調集6個軍作為戰略機動部隊,做好應付複雜局勢的準備。對于我軍參戰後可能面臨的戰争局勢,毛澤東和黨中央作了以下三種估計:一是在朝鮮境内殲滅和驅逐美國及其他侵略軍;二是在朝鮮不能大量殲滅美軍,戰争形成僵局;三是能夠在朝鮮堅持作戰,迫使美國通過談判解決問題。毛澤東和黨中央的态度是争取第三種情況的出現,防範和準備出現第二種情況,後來确立的總原則是“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争取一切可能的勝利”。在志願軍渡江入朝後的最初幾天内,毛澤東為“争取打好出國第一仗”,一日連發數電進行指導。這些充分的戰争準備工作,使擺在中朝邊境的我軍兵力對敵軍形成相對優勢,為志願軍初戰一舉取勝打下了基礎。後來的戰争發展,從總體上看,也沒有超出毛澤東和黨中央的預先估計。

把握先機靈活推動戰争階段轉換。毛澤東善于見微知著,綜合各類信息特别是戰場上敵我态勢,科學預判戰争發展走向,準确把握戰争關節樞紐,以先發制人舉措推動戰争進程向有利于我的方向發展。出兵朝鮮之初,毛澤東和黨中央抓住完全出敵意料的突然性,下令志願軍調整作戰方針,由原定的防禦作戰轉為在運動中殲敵,立即發起戰略反攻并連續進行幾次戰役,打了“聯合國軍”一個措手不及。随着戰争在三八線地區出現相持局面,毛澤東适時制定“持久作戰、積極防禦”作戰方針,志願軍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形式,作戰與談判緊密配合,由此轉入戰略防禦階段。這一階段,毛澤東指示我軍提高警惕,做好談判期間應對敵人來自空中、地面以及海上進攻的準備,要求“如遇敵軍大舉進攻時,我軍必須大舉反攻,将其打敗”,不斷鞏固了我軍戰線。最終的結局是,“我們越戰越強。美國人攻不動我們的陣地,相反,他們總是被我們吃掉”。這就為後來我們勝利實現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根據敵我力量消長籌劃戰争收局。從戰争史看,在結束戰争問題上往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方被另一方徹底打敗甚至基本消滅,戰敗方無條件投降;另一種是雙方誰都無法占據絕對優勢,這就需要以談判方式結束戰争。早在1951年6月,毛澤東和黨中央綜合考慮國内外形勢及戰場力量态勢,為志願軍确定了“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争取和談達到結束戰争”的戰略方針,決定通過政治談判結束戰争。戰争結束目标是恢複戰前狀态,全力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這既适應我國政治大局的要求,又與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狀況基本相符。其後兩年多,我們圍繞這一戰争目的進行不懈鬥争,終于迫使美國于1953年7月27日簽訂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争至此勝利結束。

毛澤東駕馭戰争發展進程的經驗做法,深刻啟示我們: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不确定性是現代戰争的突出特征。我們必須大力增強駕馭戰争能力,以科學的主觀指導來克服戰争發展不确定性,使其向着有利于我的方向發展演變,堅決避免戰局發展失控、脫離預先軌道。這裡關鍵是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搞好戰略預置,既要堅持底線思維立足最壞可能做好準備,又要堅持前瞻思維預測戰局發展搶占戰争先機;二是高度機動靈活,根據快速發展變化的戰場情況随時作出新的調整部署,并給予前線指揮員充分的自主指揮權,确保我方主觀指導始終與客觀實際相符合;三是把握戰争關節樞紐,根據戰場敵我力量對比消長變化,積極推動戰争環節有序轉換,掌握戰争發展演變的主動權。

 

三、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緊盯戰争之變與對手之變,揚長避短創造新的制敵戰略戰術

在抗美援朝戰争中,毛澤東和黨中央着眼新的戰争樣式、作戰對手及戰場實際,創新發展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用兵新法,先後解決了“能不能打”“能不能守”“能不能保證給養”“能不能打破細菌戰”等問題,把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運用到極緻。

從戰争中學習戰争,及時轉變戰争觀念。毛澤東指出:“戰争時期,戰争就是學習。”“戰場就是學校。”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面臨的戰争性質由國内統一戰争轉變為對外反侵略戰争,戰争樣式也由現代化程度不高的國内戰争轉變為有強敵介入的現代化戰争。抗美援朝戰争與美軍的交手,讓毛澤東深切地認識到這一點。他深有感觸地指出:“依靠我們過去和較為落後的國内敵人作戰的裝備和戰術是不夠的了,我們必須掌握最新的裝備和随之而來的最新的戰術。”他認為,我們過去打了20多年仗,在現代化戰争中不能抱着老的作戰經驗不放,用老辦法打殲滅戰就不适應新情況了。為此,他提出“抗美援朝戰争是個大學校”,要求全軍抓緊适應新的戰争樣式,由應對現代化程度不高的國内戰争向應對現代化戰争轉變。這就引導全軍官兵打破了國内戰争思維觀念的束縛,抓緊學習研究掌握打赢現代化戰争的新戰法打法。

強調知彼知己摸清強敵的弱點強項。毛澤東指出,帝國主義貌似很強大,但本質上是“紙老虎”,要在戰略上藐視它們,在戰術上重視它們,關鍵是要摸清其軟肋。毛澤東在長期指導戰争的過程中,注重摸清不同對手的特點,據此采取有針對性的戰略戰術。在朝鮮戰場上,我軍首次遭遇美軍這樣陌生的強大對手,一度面臨很大挑戰。毛澤東深入分析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面臨的矛盾問題,指出戰争長期打下去對美國不利,原因在于美國要死人、要用錢、其國際國内有難以克服的矛盾、戰略重點是歐洲;資本主義不是鐵闆一塊,“聯合國軍”貌似人多勢衆,其實是“紙老虎”。通過一段時間的較量,逐漸摸清了美軍情況:其長處是武器裝備機械化程度高,擁有制空權和制海權;弱點是軍隊士氣不高,戰術不靈活,尤其怕近戰、夜戰,總體看來是“鋼多氣少”。這就為我們從戰略上藐視敵人,勇于開展對強敵鬥争,鼓足了信心和勇氣。與美軍相比,我軍的弱點是武器裝備落後,軍隊現代化水平很低;我軍的長處是有人民的廣泛➿⚽✨➿,戰術靈活,士氣高漲,戰鬥意志旺盛,部隊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官兵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總體看來是“鋼少氣多”。據此,毛澤東強調揚長避短,指導我軍以己之長克敵之短,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

總結戰争實踐經驗創造新戰法打法。毛澤東指出,馬克思列甯主義不是停止的,而是向前發展的,現在提出的軍事原則“也要根據今後戰争的實際情況,加以補充和發展,有的可能要修正”。他在長期軍事生涯中,領導我軍每打一仗就及時總結戰場經驗,創造發明新的戰法打法,并在戰争實踐中進一步檢驗,不斷豐富發展了我軍戰略戰術寶庫。在志願軍作戰問題上,毛澤東認為,首要的是“能否在朝鮮境内殲滅美國軍隊”。他着眼殲滅敵軍有生力量,要求志願軍剛入朝時成師、成團地殲滅美軍,但幾番交手後認識到美軍戰鬥力遠超内戰中的國民黨軍隊,因而總結經驗提出用“零敲牛皮糖”辦法殲滅敵軍,以後又提出“多打小規模的殲滅戰”,通過集中兵力造成了我軍在戰役戰鬥中的優勢。毛澤東針對戰争呈現長期化趨勢,決定在朝鮮采取輪番作戰方針,既解決了志願軍戰場休整和持續作戰問題,又有效地鍛煉了部隊。與在革命戰争年代提出“反對固定的作戰線和陣地戰”不同,毛澤東從實際需要出發,根據抗美援朝戰争特點,指導志願軍在堅守防禦中構築了以坑道為骨幹的堅固防禦體系,創造了一套依托坑道進行攻防作戰的戰術,積累了豐富的陣地戰經驗。毛澤東還指導我軍利用夜間争取行動自由,創造了一套有效的夜戰戰術;抓住美軍現代化裝備對後方和道路依賴性大的弱點,大膽實施迂回包圍戰術并切斷敵軍後路;采取一切可行手段,組織對空防禦和保證物資運輸,建立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這一系列新的戰法打法,極大限制了美軍優勢武器裝備的作用,較好發揮了志願軍的優勢特長,解決了在敵我力量極其懸殊條件下如何制勝強敵的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

毛澤東創造新戰法打法的經驗做法,深刻啟示我們:無論什麼形态的戰争,戰場上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然而,不同的戰争條件、不同的對手與戰場,實現“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方式途徑大相迥異。戰争指導者必須牢牢立足于所處時代的物質技術條件,深入分析和把握敵我雙方的優劣長短,靈活利用戰場時間與空間因素,探索發明揚長避短、以非對稱方式制勝強敵的方法。實踐出真知,一切戰法打法都來自于戰争實踐。戰争指導者必須遵循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作戰理論生成鍊路,充分尊重前線官兵的創造,善于從戰場鮮活經驗中凝練新的克敵制勝之道。

 

四、發揚人民戰争優良傳統,綜合運用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多種鬥争手段,以總體戰方式戰勝對手

抗美援朝戰争實際上是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全面較量。毛澤東和黨中央在指導這場戰争時,使用國家政權力量動員整合舉國資源,運用多種鬥争手段開辟第二條戰線,有力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彙聚形成制勝強敵的人民戰争總體戰偉力。

廣泛發動人民群衆增強戰争可持續力。毛澤東堅持“兵民是勝利之本”,認為“戰争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衆之中”。抗美援朝戰争開始後,毛澤東和黨中央緊緊依靠和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衆,通過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和各級總分會、分會,在全國展開了消滅親美、恐美等錯誤心理的抗美援朝宣傳教育活動。在此基礎上,廣泛深入開展抗美援朝運動,動員全國各族各界人民以各種方式參與和➿⚽✨➿戰争,充分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工作生産積極性,有力支援和保證了國家建設的恢複,以新型人民戰争“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争困難的前提”。例如,全國人民空前踴躍地報名參加志願軍,到處出現了母親送兒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場景。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報名參戰,被彭德懷稱為“志願軍第一兵”,後來壯烈犧牲在朝鮮戰場上。自1951年6月1日至1952年5月31日的一年中,全國各界用于購買武器錢款共為55650億餘元人民币,以每架飛機15億元計算,可購買3710架飛機,尚餘人民币6230萬元。毛澤東在總結抗美援朝勝利的經驗時深情地指出,“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戰争是人民戰争,全國人民支援,中朝兩國人民并肩戰鬥”。

積極開展政治、經濟、外交等鬥争配合戰場行動。抗美援朝戰争涉及多方,外交戰、輿論戰等貫穿其中。毛澤東立足大國間複雜矛盾縱橫捭阖,親自領導開展這些領域的鬥争,有力争取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打擊了以美國政府為首的戰争販子。一方面,為新中國争取國際➿⚽✨➿。《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後,毛澤東曾指出:“帝國主義者如果準備打我們的時候,我們就請好了一個幫手。”在抗美援朝戰争出兵、作戰、停戰談判等一系列問題上,中、蘇、朝相互➿⚽✨➿,為赢得戰争勝利提供了重要條件。例如,在蘇聯政府提供空軍裝備援助的基礎上,志願軍空軍在戰争中迅速發展壯大,同蘇聯空軍并肩作戰,給予美國侵朝空軍以沉重打擊,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另一方面,積極主動開展對美政治、經濟、外交等鬥争。毛澤東曾指出:“高屋建瓴,勢如破竹,是我們外交鬥争的必須形态。”在談及對美鬥争的方針策略時,他認為應是“主動的、攻勢的和有理的”。抗美援朝戰争期間,毛澤東和黨中央以孤立和打擊美帝國主義這個主要敵人為目标,在國内外開展廣泛的輿論宣傳,在各種外交場合控訴美國侵略朝鮮和我國台灣的罪行,想方設法打破美國通過聯合國操縱西方國家對我實行的經濟封鎖、禁運,針對美國在聯合國内外對我的孤立和限制進行反孤立、反限制,争取國際朋友建立統一戰線。這些都有力地配合了戰場上的作戰行動。

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一以打促談。在長期革命戰争中,我們黨在打打談談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曾經創造了以打促談促和的北平方式。毛澤東認為,實施打打談談的策略原則,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取得軍事優勢,即邊打邊談,以打促談,以打促和。抗美援朝戰争曆時2年9個月、談了近2年1個月,雙方先後圍繞軍事分界線和遣返俘虜兩個問題展開激烈鬥争。在停戰前夕,為了打擊公然破壞戰俘遣返協議的李承晚集團,志願軍發起金城戰役,将其4個師打殘,有力配合了停戰談判。由于我們掌握了戰場主動權,美國沒有能力在軍事上打破僵局,并且面臨國内外的巨大壓力,最後不得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接受輸掉了這場戰争的事實。毛澤東在指導實施打打談談策略上,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高度統一,在涉及根本利益的重大原則問題上不讓半步,甚至不怕談判破裂,但在不損害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又視情況做出某些讓步,以體現我們争取和平的誠意,最終達成符合我戰略目的的協議,形成了有利于我方利益的戰後安排。

毛澤東領導進行人民戰争的經驗做法,深刻啟示我們:現代戰争雖然制勝渠道多種多樣,但最根本的還是要緊緊依靠人民群衆,最大限度發揮國家總體戰的優勢。當前,大國博弈矛盾沖突十分激烈,我們必須認清戰争風險,高舉正義戰争的旗幟,堅持軍事鬥争與政治、經濟、外交鬥争相結合,深入探索人民群衆全員參與、生産力要素全面支撐、力量資源全維度投入的路徑,促進國家戰略競争力、社會生産力、軍隊戰鬥力的耦合關聯,努力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同時,還要善于利用國際社會錯綜複雜的矛盾,孤立和打擊主要敵人、争取和團結其他國家,着力發揮國際統一戰線的制敵威力;深入認識和運用現代戰争中的認知攻防規律,總結俄烏沖突等案例中雙方認知作戰的經驗教訓,聚力打赢認知作戰新形态下的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有效履行新時代人民軍隊使命任務。

作者:毛新宇,軍事科學院戰争研究院研究員文章來源:《黨的文獻》2023年第6期

 


浏覽量:4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