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莎娱乐官网最全网站
首頁 - 思政資料 - 重要論文

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紅旗文稿》2023/17 作者:王賢卿

來源: 添加時間: 2024-03-02

 國防是國家安全的根本。全民國防教育是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人民軍隊的基礎性工程。加強和改進全民國防教育,構築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精神長城,是國家安全的根本和國防現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的頂層設計和基本方略,繪就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民國防教育的總藍圖、路線圖、施工圖,為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深刻認識新時代全民國防的戰略意義

  《意見》指出,在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标中,全民國防教育工作使命光榮、任務艱巨。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是新形勢下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固本培元的戰略考量。

  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和清醒劑。“一看到落後挨打的悲慘場景就痛徹肺腑。”習近平總書記每每談及中國近現代史,總以曆史的警醒感告誡我們時刻不能忘記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慘痛教訓。曆史警醒我們,有國必有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國防是關乎國家民族興衰存亡的重大戰略問題。1840年鴉片戰争以來,曾經“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泱泱中華淪陷為“任人宰割、四分五裂”的“東亞病夫”,深刻印證了“安而忘危、國家必亡”的曆史鐵律。曆史警醒我們,“兵民是勝利之本”,戰争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衆之中。有了團結的軍民情深,才能“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新的長城”。曆史警醒我們,“戰争不僅是物質的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一個國家的國防堡壘是否穩固,關鍵看國民國防意識、國防情感、國防意志的強弱。有了堅定的國防意識,才能真正理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有了強大的精神意志,雖“小米加步槍”,也能“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應對世界大變局需要強大國防。“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對世界局勢的判斷為我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世界安全局勢依然複雜。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對抗的陰霾依然影響着世界安全格局的深刻變革,霸權主義橫行導緻區域戰争沖突不斷,軍國主義擡頭引發世界擔憂,世界發展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國家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當下的世界,國際形勢波谲雲詭,地區沖突此起彼伏,國内外敵對勢力滲透幹涉,西方惡意鼓吹“中國威脅論”,粗暴幹涉中國内政,嚴重威脅着我國國家安全。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國防建設仍然任重道遠。既要看到國防建設取得的長足進步和跨越式發展,更要深刻理解我國國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形勢與挑戰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嚴峻,我們要不斷提升“能打勝仗”的國防實力,不斷增強“以戰止戰”的安全底氣。

  實現偉大夢想需要強大國防。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交彙點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防顯得尤為迫切。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離不開強大國防的戰略支撐。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意志。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沒有祖國的完全統一。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目标,離不開強大國防的戰略支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任務艱巨、藍圖清晰、使命逼人。我們迫切需要和平穩定健康的發展環境,抓好戰略機遇期,專心緻志走好自己的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偉大夢想,離不開強大國防的戰略支撐。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複興、為世界謀大同,這是中國共産黨的初心與使命,也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巨大貢獻,進程不可逆轉。

  二、準确把握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的深刻内涵和主要内容

  《意見》強調,要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增強全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深厚感情、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崇軍尚武的思想觀念、強國強軍的責任擔當。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要打牢全民愛國強軍思想基礎,全面增強全民的國防意識、愛國情感、強軍意志、行動自覺。

  增強以曆史觀教育為基礎的國防意識和國防素養。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築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國防和軍隊建設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曆史觀為基礎的國防意識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性内容和目标,核心是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提高全民對曆史的理性認知。一是要增強對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學習。要發揮習近平強軍思想舉旗定向、指引航向的思想引領力,樹牢總體國家安全觀,通過系統性的學校教育、經常性的形勢政策教育、普及性的社會教育,增強公民的國家意識、主權意識、安全意識、發展意識,回答好“建設什麼樣的國防、維護什麼樣的和平、打赢什麼樣的戰争”的大是大非問題。二是要加強對國防教育的知識性學習。接受國防教育是每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要通過國防理論、國防知識、國防曆史、國防法規、國防科技、國防形勢與任務、國防技能的學習教育,增強國防觀念,掌握基本的國防知識,學習必要的軍事技能,對“什麼是國防”形成概念性的認知,構建起國防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解決“知與不知”的問題。三是要增強對全民國防的時代性認知。現代國防既有基于高精尖武器的“軍事鬥争”,又有逐漸演化為包括政治戰、經濟戰、金融戰、外交戰、科技戰、輿論戰、心理戰等一系列“非軍事鬥争”形式的綜合角逐。基于互聯網等信息媒體“認知域”的短兵相接和持續發力更成為現代國防教育的新形态和新常态,通過增強全民國防、總體國防的時代性認知,構築起人人關心國防、人人參與國防的全民防線。

  激發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家國情懷和國防意志。強國必先強民,強民必先強心。一個國家的國防堡壘是否穩固,關鍵看國民國防精神、國防意志的強弱,核心是培養愛國主義精神。一是培養民族精神的主動自覺性。國防是将個人命運與民族偉大複興緊緊連在一起的重要紐帶,全民國防教育就是突出愛國主義主旋律,激發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強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全體公民履行國防義務的自覺性。二是傳承紅色革命精神的内在價值性。紅色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産黨的寶貴财富。全民國防教育要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強化情感驅動和價值引領,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并結合新的時代特點賦予新的内涵,使之轉化為激勵人民群衆進行新時代偉大鬥争的強大動力。三是堅持愛黨愛國愛軍的高度統一性。祖國的命運與黨的命運、人民軍隊的命運密不可分。要堅持愛黨、愛國和愛人民軍隊高度一緻性,将習近平強軍思想融入全民國防教育的各領域、全過程,着力增強全民愛黨愛國愛軍的深厚感情,實現人民對我們黨、國家和軍隊的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

  強化以強國強軍人人有責為重點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強國強軍,人人有責。國防行為是國防認知、國防情感和國防意志轉化為實踐活動的過程,既是國防教育的内在組成部分,又是檢驗國防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尺。一是大力推進軍隊現代化。軍隊是國防力量的核心,掌握着國家安全命脈。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要求。要繼承人民武裝的優良傳統,圍繞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強化練兵備戰鮮明導向,牢固樹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标準。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戰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時代人民軍隊使命任務。二是大力推進軍民一家親。軍政軍民團結是我黨我軍特有的政治優勢。要将強國強軍戰略融入國家經濟發展體系,融入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體系,着力激發和強化全民關心國防、熱愛軍隊、尊崇軍人的真摯情懷,發揮人民群衆在人民戰争總體戰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彙聚起打赢新時代人民戰争的磅礴力量。三是大力推進國防實踐教育。“國家安全,人人有責”不是一句虛無缥缈的口号。和平年代久無戰事,年輕一代從未經曆過戰争。要突出抓好重點對象,面向領導幹部、公務員和青少年學生群體,通過服兵役、開展軍事拓展訓練、參加國防演練等,錘煉國防技能,提高國防素養,提升履行國防職責的意識和能力,踐行“強國強軍,複興有我”的使命擔當。

  三、奮力開創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新局面

  《意見》明确指出,要推動全民國防教育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戰略性調整,實現全民國防教育對象、地域、時間、内容、手段“五個全覆蓋”。立足新形勢新任務,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既要接續傳承,更要創新發展,豐富實踐載體,營造濃厚氛圍,加強組織領導,使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構築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精神長城。

  推進全民國防教育的法治化生活化。一是加強法治建設。法律法規體現國家和人民集體意志,具有剛性約束力和價值規範性,推動全民國防教育入法入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要加強對國防法、國防教育法、國防動員法、兵役法、軍人權益保護法、軍事設施保護法、英雄烈士保護法等已有法律文件的宣傳普及。同時,要結合新形勢新任務适時制定修訂相關法律,并善于通過司法解釋、實施意見、工作條例及工作通知等,形成立法、普法、釋法、執法的國防教育法治體系。二是加強生活化教育。國防用在戰時,國防教育重在平時。隻有在“平時”做到居安思危,才能做到“戰時”衆志成城。國防教育要貫徹貼近生活、貼近人民、貼近實際、貼近心靈的方針,以生活化的音樂、美術、電影、文創、劇目、網絡文化作品等,實現國防教育的全民參與、全域覆蓋、全年貫穿、全方位體現、全要素融入,在走得進、聽得到、看得見、說得出、感受得到上下功夫,實現常态性的立體滲透。

  提升全民國防教育的科學化系統化。一是國防教育科學化。國防教育是涵蓋馬克思主義理論、政治學、軍事學、曆史學、教育學、社會學、文學等多學科,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科學知識體系。既要依托軍事院校及相關優勢學科高校,推進國防教育學等學科建設,完善教學體系、課程體系、教材體系,也要堅持在實踐中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整合革命史迹、主題場館等軍地資源,建設各級各類國防教育⛩⛪➰,推動基層全民國防教育走深走實。二是國防教育系統化。全民國防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将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推動、軍地協同配合、專職專人負責、社會廣泛參與的組織領導架構,健全上下貫通、左右協調、内外聯動、前後銜接的運行管理機制,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績效目标、檢查督查、評優評獎等相适相容的考核考評體系。

  促進全民國防教育的數字化智能化。在信息技術快速更新疊代的今天,全民國防教育要充分利用智能算法的技術“賦能”與“賦智”,推陳出新,守正創新。一是國防教育的數字化創新。充分運用數字化新技術新手段,通過數字化場景還原、形态複刻、虛拟再現、智能互動等,讓曆史主動走進現代人的世界。借助“上雲用數賦能”,接受“在現場”教育,發揮數字技術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與功能,以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賦能全民國防教育,實現跨越地域、跨越時空的共建共享,探索數據驅動的創新發展模式。二是國防教育的智能化創新。深刻把握智能技術對人的認知習慣、接受特點的重塑與變革,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新技術新應用,立體、客觀、全面地了解人們的思想、情緒、态度和價值觀念,對民衆的國防認知、國防興趣和國防情感做到科學洞悉、精準把脈。深度開發基于移動泛在、智能交互、沉浸體驗、高新視頻呈現等教育載體,在“感官體驗—心理觸動—情感共鳴—價值認同”的縱深式體驗和震撼中實現潛移默化的價值引領。堅持同頻共振,形成全社會多方力量共聚、多重場域共存、多種資源共享、多種方式共用的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新格局。

 (作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學匡亞明卓越教授)

(任引沁編輯整理)


浏覽量:4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