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分院、處室: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課題組織申報工作的通知》(教辦廳函[2012]57号)已經在遼甯教育科研網上發布,按照院領導指示精神,現将我院的申報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報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工作會議精神,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方法創新,進一步提高教育科研質量,繁榮和發展教育科學事業,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貢獻更大力量。
二、申報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礎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創性和開拓性,深刻揭示教育的本質和規律,關注學理問題的研究,促進學科建設;應用研究要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有效解決教育政策和實踐問題;開發研究要注重社會效益和使用價值。着力推出代表國家水準的教育科學研究成果。
三、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申請人須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相當于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申報青年課題者(包括課題組成員)年齡不得超過39歲(1973年9月30日之後出生)。不具備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須由兩名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同行專家推薦。《課題申請•評審書》中所涉及的課題組參加者或推薦人須征得本人同意和親筆簽名方為有效。國家重大委托課題由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委托單位和個人開展研究,不接受申請。
四、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承擔單位必須符合以下條件:在相關領域具有較雄厚的學術資源和研究實力;設有科研管理的職能部門;能夠提供開展研究工作的必要條件并承諾信譽保證;在以往的課題過程管理中認真負責,信用良好。凡課題按時完成率高且優秀率高的單位可增額申報,按時完成率不高且合格率不高的單位将限額申報,按時完成率低于60%且不合格率偏高以及管理不到位的單位不得申報。
五、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涉及14個學科。課題申請人根據《課題指南》所列示的研究領域進行選題論證。重點課題申請人填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大(重點)課題投标申請•評審書》(2012年版),屆時等候通知到京參加現場答辯,不參加答辯視為放棄;一般課題申請人依照《課題申請•評審書》列出的學科分類代碼填寫相應學科,跨學科課題根據“盡量靠近”原則選定一類學科進行申報。中小學和幼兒園系列課題申報基礎教育學科,單列單評。
六、本年度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點課題資助标準為20-25萬元、一般課題資助标準為12-15萬元,青年基金課題資助标準為10-12萬元;教育部重點課題平均為3萬元、教育部青年專項課題平均為2萬元。申請人要根據研究工作的實際需要,參考資助标準,提出拟申請的資助額度,并按照《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經費管理辦法》進行合理的經費預算。申請重點課題和申請一般課題互不交叉,申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和教育部級課題互不貫通,申請人隻能從中選一。實際資助經費額度參照同級别課題經費資助标準,以最終評審結果為準。
七、《課題指南》中列示的一般課題為研究基本内容和方向的提示,申請人可在此基礎上自拟課題名稱。鼓勵開展反映國家需要和國際趨勢的前瞻性、創新性課題研究,不➿⚽✨➿以編譯著作、編寫教材、編寫叢書、編寫工具書為直接目的課題研究。優先考慮西部地區的課題申請人。
八、本年度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将實行限額申報,限額指标另行下達到各省級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教育部直屬高校和部内司局、直屬單位,堅持标準,保障底線,鼓勵先進。各地要參考教育科研生産力布局情況及曆年申報情況,以及立項率、優秀率、不合格率、違規率等因素,科學合理分配指标,努力提高申報質量和層次。
九、本年度全國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原則上要求在1-3年完成,最遲在5年内完成。決策性研究應在1年内完成,其他類型研究課題可适當延長。研究期限自課題批準立項之日起計算。
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為國家财政➿⚽✨➿的社會公益項目,資助在公共部門服務的教育科學工作者。為減少重複,申報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負責人同年度隻能申報一個課題。在研的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負責人不得再申報新課題。申報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負責人同年度不能申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其他項目或其他國家科研項目,其課題組成員不能作為負責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課題申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其他項目或其他國家科研項目。得到政府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等)資助的課題或項目負責人不得再次申報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不➿⚽✨➿已有兩個以上其他來源的在研項目的研究者再次申報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上述各類課題的結題均以結題證書注明的時間為準,并須提供結題證書複印件。
十一、申請人應如實填寫申請材料,并保證沒有知識産權争議。凡弄虛作假者,一經發現并查實後,取消個人3年申報資格,如獲準立項一律按撤項處理并通報批評,同時追究申請人所在單位的管理責任。
十二、從2012年起,全國教育科學規劃申報課題全部實行同行專家初評和專家會議集中複評。初評采用活頁匿名方式,活頁論證字數不超過4000字,複評重點考察前期相關研究基礎和研究能力。
十三、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實行信用管理制度。課題承擔單位要履行承諾,保證信譽。獲準立項的課題負責人在課題執行期間要遵守各項規定,履行約定義務,按期完成研究任務。課題研究的最終成果實行結題鑒定制度,鑒定等級予以公示。課題研究成果鑒定為不合格或有不良信譽記錄者,課題負責人5年内不得申請新課題。成果鑒定為優秀或社會影響良好的課題負責人,在申報新課題時享受優先政策。
十四、課題立項通過課題申報、資格審查、專家初評、學科組會議複評的程序進行。課題評審堅持公平公正,凡申報課題的學科規劃組專家須回避課題評審工作。課題評審堅持質量第一,甯缺毋濫。專家評審結果報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審定後公示,無異議後下達課題通知并撥付課題經費。
十五、課題申請書要求統一用計算機填寫、A3紙雙面印制、中縫裝訂。報送《課題申請•評審書》紙質材料一式6份(原件1份,複印件5份)、《課題設計論證》活頁7份。彙總表隻需電子版。所有材料的電子版都通過oa發送至科研處。
十六、本年度課題申報截至時間為9月17日。逾期不予受理。
附件:全國教育科學 “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課題指南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四日
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課題指南
一、 重點課題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研究
2.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研究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4.高校創新能力國際比較研究
5.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下的農村教育發展與改革研究
6.高中階段的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7.信息化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研究
8.中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研究
9.中小學理科教材國際比較研究
10.學校質量評價标準研究
二、一般課題
(一)教育基本理論
素質教育實踐的理論建構研究;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教育改革經驗研究;黨的中央領導集體教育思想研究;教育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中的基礎作用研究;教育法制理論研究;當代社會教育兩大功能關系研究;教育學科建設研究等。
(二)教育史研究
中國教師史研究;中國學生史研究;中國城市學校與城市教育史研究;中國教育研究史研究;中國專業學位教育發展研究;世界主要國家現代學校教育制度的演進研究;歐美職業技術教育史研究等。
(三)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重大教育熱點問題研究;民辦教育發展戰略研究;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相關教育指标體系研究;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設研究;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研究;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發展戰略研究;縣域内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研究;高等學校産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研究;高等教育資源優化與結構布局戰略研究;西部地區實施教育現代化的戰略研究;終身教育體制與機制建設研究;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區指标體系研究等。
(四)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
重大教育決策評估研究;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研究;統籌城鄉發展的基礎教育資源配置研究;教育管理體制“管辦評”分離改革研究;教育督導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研究;高考社會化可行性及實施途徑研究;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公共财政扶持政策研究;教育扶貧開發的有效途徑研究;教育中介組織的功能及管理研究;教育法律糾紛的特點與應對機制研究;教育行政執法的手段與效能研究等。
現代教師教育體系構建研究;農村教師專業發展與隊伍建設研究;免費師範生培養和使用機制研究;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教師流動機制研究等。
(五)基礎教育研究
新課程改革實施與評價監控研究;學生學習和創新能力培養研究;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大城市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現狀和對策研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監測與公告制度研究;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入地義務教育後升學考試研究;留守兒童關愛機制研究;學生校外學習狀況研究;學前教育規律研究;不同發展地區普及學前教育的模式研究;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培養和培訓機制研究;随班就讀工作機制和保障體系研究;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協調配合研究等。
(六)高等教育研究
高校分類标準及評價體系研究;構建教育強國的高等教育國際化能力與評價體系研究;提高高校績效的理論與方法研究;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質量提升研究;普通高校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标準研究;學科專業管理制度研究;高校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及提高辦法研究;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研究生教育質量監督保障機制研究;完善中國特色學位制度研究;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統計及監測研究;開放大學的功能定位與管理體制機制研究等。
(七)職業技術教育研究
職業教育質量标準研究;職業教育招生模式改革研究;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與預警機制研究;職業學校教師培養與補充機制研究;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研究;校企⏭➰長效機制研究;職業教育制度執行監管機制研究;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定位和功能研究;地方政府職業教育政績評價指标體系研究;中高職有機銜接的機制研究等。
(八)德育研究
網絡環境下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策略研究;大、中、小學德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道德文化的當代困境及其教育應對方法研究;時代精神與道德教育改革研究;傳統德育思想資源現代轉化研究;學生公民教育研究;中小學生命教育研究;師德建設與考核研究;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現狀及其培養研究;高校學風建設與學術規範教育研究;學術誠信建設中的法律問題研究;教育引導學生正确認識和對待宗教問題的策略研究等。
(九)教育心理研究
網絡對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研究;學生高效率學習的心理學研究;學習困難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教育矯正研究;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研究;大、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銜接與貫通研究;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标準與測評系統研究;兒童青少年人格評價體系構建與健全人格培育研究;創造性思維的培育策略研究;學生心理危機幹預系統的構建研究;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研究等。
(十)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
學校體育理論創新與發展研究;學校體育質量标準及評估體系研究;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标準”實施難點及改進研究;大、中、小學體育目标銜接、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研究;學校體育設施、場館建設與器材配備現狀及标準研究;學生審美品質和能力培養研究;與素質教育相适應的藝術教育有效模式研究;在職中小學藝術教師專業發展研究;開發利用優秀民間藝術資源研究;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建設研究;學生健康素養評價指标體系研究;青少年肥胖幹預研究等。
(十一)教育信息技術研究
教育信息化标準研究;惠及全民的教育信息化支撐體系應用示範研究;基于雲計算的區域教育資源公共服務模式研究;面向學習創新的數字化教育裝備開發與應用研究;信息化學習方式的變革及影響因素研究;在線學習分析模式與工具研究;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應用效益評估研究;教育信息技術促進繼續教育的創新與發展研究等。
(十二)成人教育研究
信息化環境下學習型社會的内涵建設研究;學校和社區互動與⏭➰研究;繼續教育的制度建設與資源整合研究;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新農民、新市民教育研究;農民工培訓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教師繼續教育創新研究;“國培與省培計劃”實施的模式創新及有效性研究;閑暇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的質量保障研究等。
(十三)民族教育研究
民族團結教育實踐模式研究;民族地區教育文化适應與就業問題研究;中國特色民族地區雙語教育政策研究;民族地區中小學幼兒園雙語教師隊伍建設研究;西部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發展現狀調查及對策;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研究等。
(十四)比較教育研究
中國教育在世界教育發展格局中的地位研究;創新型國家發展過程中教育改革的比較研究;⏭➰辦學模式比較研究;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的比較研究;大學通識教育模式的比較研究;高中多樣化發展的比較研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與課程管理制度國際比較研究;科普教育的國際比較研究;中外醫學教育課程設置比較研究;中外學校體育教育比較研究;中小學校車制度的比較研究;國際教育援助的比較研究;中外傑出人才群體比較研究等
浏覽量: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