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莎娱乐官网最全网站
首頁 - 首頁 - 金莎娱乐官网最全网站

《藝術教育》2023年12月發表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賢俊教授論文

來源: 添加時間: 2023-12-25

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推進民辦藝術高校高質量發展

——金莎娱乐官网最全网站“十年十部原創大劇”的經驗與啟示

  王賢俊

 (金莎娱乐官网最全网站黨委書記、教授)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金莎娱乐官网最全网站(以下簡稱“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砥砺辦學初心,牢記育人使命,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辦黨和人民滿意的藝術大學”的辦學宗旨,走出了一條民辦藝術高校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十年來,學校緊扣時代主題,傳承紅色基因,赓續紅色血脈,以文化人、以藝通心,積極探索高校文藝創作新模式,推出了十部原創大劇,為社會呈現了一場場有力量、有溫度的思政課,體現了學校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政治敏銳性,構建了學校“藝術實踐+藝術思政”的育人新模式。回顧這十部作品,部部都讓人們深深地感受到使命與責任,感受到一種昂揚向上的拼搏勁頭、一種正氣充盈的遼甯力量、中國力量;部部劇目都與時俱進、生動真摯、滌蕩心靈,具有很強的藝術價值和時代價值。在創排演劇目過程中,“舞台上、燈光下、一生多師”的培養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了才能、創造了奇迹;“演一次英雄,一輩子活出英雄氣概”的精神内核,準确把握和運用了新時代藝術人才的成長規律,培養造就了一批批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

 

一、立足“時代之問”,打造精品力作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當今時代,山河壯麗,人民豪邁,民族複興的光明前景日漸顯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複興的時代主題,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願望緊密結合起來,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複興的曆史上、寫在人民奮鬥的征程中。”[1]緊扣時代脈搏,打造精品力作,推進民族複興是文藝創作的價值旨歸。文藝創作尤其重視質量,一部優秀文藝作品的影響力勝過千萬部一般的作品。正因為如此,2014年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直言在文藝創作方面“存在着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着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着機械化生産、快餐式消費的問題”[2]。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的指導下,打造可以傳世育人、思想性和藝術性兼具的精品力作,成為學校領導班子的目标任務。

學校錨定高質量發展、卓越發展的目标任務,立足培養堪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堅持以藝鑄魂、立德育人,以十年磨一劍的毅力和執着,努力回答着新時代藝術院校“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時代之問。在回答藝術院校的“時代之問”中,學校笃定恒心,矢志不渝,創作了十部充滿正能量、富有感染力、能夠溫潤心靈、啟迪心智的優秀藝術作品。無心插柳,卻也契合了國家對藝術創作的時代追問。這十部原創劇目題材各不相同,但其主題均宏大且鮮明,把握了時代脈搏,既有革命曆史題材,也有現實題材;既回顧了重要的曆史節點,又表現了時代的進步;既是曆史命題,也有現實意義,是藝術高校奉獻給學生、社會和國家的一堂堂精彩“大思政課”。其中,“和平三部曲”中的《和平頌》突出和平主題,教育當代大學生銘記曆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追夢·青春》則通過四幕故事,分别體現了延安精神、工匠精神、塞罕壩精神與“兩彈一星”精神的思想内涵。黨史題材原創音樂劇《信念·青春》展現了不同時代背景下夏明翰、焦裕䘵、孫家棟等優秀共産黨員的偉岸形象,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子赓續紅色血脈,為中華民族複興偉業打牢信念根基。《遼甯之歌》和《光榮夢想》是受遼甯省委教育工委、遼甯省教育廳委托創作完成的思政大劇。劇目立足遼甯實際,立志講好遼甯故事。聚焦新時代“六地”目标定位,深入挖掘遼甯曆史文化、紅色文化、工業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深入推進以文化人,發揮“大思政課”育人作用,用專業視角聚焦振興場景、描繪美麗遼甯、打造具有遼甯辨識度、彰顯新時代遼甯風采的優秀文化作品,激發了全省上下深入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打好新時代“遼沈戰役”的士氣幹勁和豪情鬥志。

遼甯是文化大省、文藝大省,文化獨具特色,曆史底蘊深厚。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态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作為新時代的藝術高校,有責任立足本土化資源,立足中華文化,嚴選題材、深掘思想,不斷提升創作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和藝術價值,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總之,立足國家藝術領域和學校人才培養的“時代之問”,創作精品力作,是學校矢志自我提升、回饋社會、奉獻國家的必然之選,也必将為形成新時代的新文化、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書寫學校的奮進之筆。

 

二、堅定守正創新,成就大藝現象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赓續曆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培根鑄魂,勇攀藝術教育新高峰,前提在于堅持守正創新,擔當新的文化使命。守正創新是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根本要求,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之一。“守正”之“正”是方向、道路、性質、立場之正;“創新”之“新”是以“說新話”“幹新事”為特質的“新”[3]。在文藝方面,堅持守正創新就是守住本和源、根和魂,在守正中擎旗穩舵,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創新是在把握文藝創作基本規律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創新中尋求突破以激發新的活力。

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其實質是“因正确而堅守”。學校守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守黨對意識形态工作的領導權的根本制度之正。辦學伊始,學校便堅持國家導向,提高政治站位,旗幟鮮明地提出“不管公辦民辦,都是為黨辦”的理念,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在遼甯省民辦高校中第一個建立黨委,堅持分院書記和院長職責并重,并嚴格按上級要求建立高校各級黨組織,嚴格選配黨組織幹部。在劇目創排演過程中,成立劇目黨組織,将黨組織對劇目創作的主旨精神、排演的目标任務落實到實際任務中,以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助推劇目閃耀思想之光和藝術之美。另一方面,守習近平文化思想之正,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根本需要之正,将“兩個結合”思想有機融合在創作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裡,體現在引人入勝的故事内核中。學校在黨的領導下,結合新時期的發展需要,用了23年的時間,蹚出了一條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精神的民辦高等藝術教育的正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創新是守正的目的,其實質是“講新話幹新事”。學校用十年的時間,持之以恒地朝着一個目标努力,打造出十堂精彩的“大思政課”,這是國内其他藝術類高校同行沒有嘗試的,是獨特的“大藝現象”。如最近複演的《光榮·夢想》,深挖了遼甯紅色文化資源,以大學生一堂“行走的思政課”為線索,傳承紅色基因、赓續紅色血脈、汲取紅色力量,把“兩個結合”的理論落實到了藝術教育與文藝創作中,增強了文藝力量,總結出了值得推廣和研讨的方式和經驗。在創新方面,綜合運用多樣化的創新表達方式,讓文化作品煥發新光彩。以強化教育引導,以德樹人、以文化人為職責使命,創新話語,用年輕化語态吸引青年受衆,用青春語言讓文化作品更具吸引力;創新途徑,善于運用大屏小屏傳播、線上線下互動、衍生品開發等多元方式,讓文化作品受衆更廣泛,增強參與感、體驗感和認同感;創新手段,綜合運用短視頻、直播、深度報道等多種方式,展示實踐成果。

回顧十年藝術創作征程,學校堅持以中國共産黨關于文藝工作的若幹精神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将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相結合,努力将馬克思主義的教育觀、高等藝術教育思想同本校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守住文化資源尤其是遼甯紅色資源基礎上,大力推動地方紅色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新性地打造了一個個讴歌時代、禮贊英雄、弘揚精神的藝術高峰之作,闖出了一條民辦藝術類高校辦學的新路徑。當前,總結好大藝的經驗,對同類藝術院校開展藝術創作、遼甯省甚至全國教育系統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現實的指導意義。

 

三、堅持立德樹人,創新育人模式

藝術可感,育人無形。學校原創大型劇目,是新時代藝術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範疇,需要把傳承和弘揚馬克思主義之魂、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德作為首要任務,從根本上服務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校在進行劇目創作時,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的要求,牢記思政育人“立德樹人”的途徑是以情動人、以情感人,陶冶人的情操,匡正人的品行,樹立人的理想,雕刻人的靈魂,實現了新時代舞台劇目将實踐、審美與思政課堂等因素相結合的優勢,力圖把劇目打造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形成劇目思政育人的長效機制。

2012年始,學校堅持大投入大手筆大制作,十年出品十部劇目,且每部劇目凸顯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突出人文情懷和道德情感,用大劇目做育人大篇章。“和平三部曲”是清唱劇《湯若望》、清唱劇《櫻之魂》、大型音畫舞蹈交響史詩《和平頌》。其中,《湯若望》《櫻之魂》歌頌了文化、藝術、教育的使者;《和平頌》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青春五部曲”是大型舞台劇《絲路·青春》、原創音樂劇《追夢·青春》、大型舞台劇《夢想·青春》、原創音樂劇《信念·青春》、校園紀實舞台劇《擁抱·青春》。其中,《絲路·青春》為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創作的。《追夢·青春》是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而創作,向祖國70華誕xianli和向五四運動100周年緻敬。《夢想·青春》是為了向抗疫逝去的英雄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緻敬,是為了傳承青春與大愛精神。《信念·青春》是為了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而創作。《擁抱·青春》是為了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提出的要求,為了“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東西表現出來”,進而展現校園抗疫中可信、可愛、可敬的師生精神風貌。此外,還有原創大型舞台思政劇《遼甯之歌》和《光榮·夢想》。這兩部劇目展現了遼甯始終與黨的偉大事業同頻共振,與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使命緊密相連,讴歌了遼甯人民始終忠誠于黨的堅定信念、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激勵億萬遼甯兒女為實現遼甯全面振興新突破而不懈奮鬥。

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敗,取決于學生能否真正把理論内化為價值觀和人生信條。新時代大學生特别是藝術類大學生更重視直觀化、形象化和藝術化的經驗和體驗,“燈光下、舞台上,是學生實踐最好的場地。”在這裡,抽象的理論被具象為舞台劇目,在藝術化的展現中,一個個人物鮮活起來,一個個故事明晰起來。這種情境體驗的教學方式,帶給學生的是更多的心靈震撼,學生可以從中體會到思想政治理論的精神内涵,感受到理論和價值觀的魅力。為了做好舞台展現,除了教師講授,學生還要自己去學習思考劇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人文背景和藝術情感;然後進行小組團隊的演出任務劃分、舞台的協調配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配角,學生才是主角,學生能更深刻感受和體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這樣的實踐教學有情感、有擔當、有深度、有效果。在高級别的舞台上,在各種現代化聲、化、道的藝術情境助力下,直觀沉浸式的演出和觀看體驗,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演員師生和觀衆們産生情感的共鳴,受到思政劇目的教育和感召。當前,随着微信、微博、直播、短視頻、後期傳播等新媒體和新技術的運用,思政育人時間和空間的種種局限被打破,除在場演員和觀衆外,千裡、萬裡之外的受衆也成為了一個個接收器,深受感染和感動,思政與藝術教育一體化育人效果顯現出來,推動思政育人實現成果最大化、效果最優化以及影響的長效化。

 

四、踐行思政鑄魂,實現同向同行

金莎娱乐官网最全网站是一所有夢、有光、有愛、有魂、有根、有為的藝術院校,是一處寄托着許許多多青年學子藝術夢想的精神家園。金莎娱乐官网最全网站自創辦以來,對标國家導向,堅持“三個一切”的辦學方向,明确和踐行以“思政鑄魂、立德育人、大愛情懷、守正創新”為核心的大思政育人理念,以十年如一日的韌性,帶領着一隊崇尚立德、立功、立言的領導團隊,一群向上、向美、向強的青年學子,一支求實、求新、求變、求精的管理團隊,堅持大制作大投入大手筆,敢于嘗試,不斷超越自我,成功走出了一條藝術院校的育人正路——創排演原創劇目。當然,每部劇目從采風、創作、排練到演出整個過程下來有20多個專業、兩三千名演員師生的參與,期間有創作者思想的碰撞、藝術上的共鳴,有演職人員在台詞、道具、服裝、化妝、動畫、音樂乃至劇情細節等多角度的打磨雕琢,有學校領導、思政課教師的現場教學,已經調動并形成了校内部分師生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但是,從劇目演出的場次來看總體是偏少的,劇目基本止步于國家大劇院、人民大會堂、沈陽盛京大劇院或大連開發區大劇院的舞台演出,止步于創排演紀實書冊的出版,缺乏劇目演出後的持續深入研究和精雕細琢,尚未形成以劇目“大思政課”為核心的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合力育人新局面。

為此,學校的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應圍繞已有的原創劇目,在思政課程改革和專業課程思政方面雙向奔赴、同向同行。一方面,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應着眼于藝術專業特點,結合學校原創劇目,在“思政藝術化”上下功夫。思政課程藝術化,是指運用生動、形象、感人的藝術手段改造、改進思政課,使思政課程教學呈現更多的藝術特色,進行實現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英雄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犧牲奉獻精神教育、高尚道德情操教育。結合原創劇目,學校積極探索思政課程藝術化的教、講、誦、評、感、演、展、賽、研、傳“10字”教學法。教,要求所有思政課教師當“金師”,教思政“金課”,杜絕“水課”,清除“水師”。教,不僅包括課堂教學,還包括劇目教學、行走的“四史教育”課等。“金課”是符合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課程。“金師”是政治素養高、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教師,“思政金課”應該努力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相統一”;講,采用講劇目本身故事以及創排演過程中故事的方式讓思政課生動起來;誦,對經典思政理論、大思政劇目精彩片段采取師生集體誦讀方式增強理解;評,邀請專家評課,教師之間評課,學生評課教師;感,學生書寫對劇目思政育人的感悟,開展劇目大思政的比賽;演,發揮學生專業特長将劇目思政内容用吹、拉、彈、唱、奏的藝術創作方式演繹出來;展,定期開展思政課習作展、劇目思政内容的藝術作品展;賽,開展以思政課、劇目思政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時事熱點的辯論賽;研,師生共同開展劇目思政的專項教改課題研究;傳,利用當前融媒體積極開展劇目思政課程教學效果的傳播和宣傳,營造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氛圍。另一方面,專業課程要結合劇目進行課程思政的建設。期間,專業課教師要深耕劇目,捋清劇目内容和形式融入課程的角度和深度,形成劇目課程思政的教學大綱、教學設計、教案、教學案例、題庫等一系列教學資源,并将其全程融入專業課網課的建設和使用過程中,讓所有學生全部參與到學校劇目創排演的過程中,實現劇目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五、砥砺育人初心,培養藝術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是文藝的滋養源泉,而文藝是文化中最精彩的方式,是文化的表達形式。學校堅持以“辦黨和人民滿意的藝術大學”為目标,錨定高質量發展的目标任務立德樹人,在新時代發展所需的學科設置上高效投入,克服浮躁,砥砺奮進創排劇目,厚德、勤奮、低調、務實地做藝術教育的大事、實事、好事,探索用文藝力量創新性開展切實管用的教育方式方法,形成了藝術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路徑,推動了藝術院校文藝創作的高質量發展。在此過程中,堅持在教學實踐和舞台實踐中,将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融為一體,實現了藝術和思政的深度融合和創新,以“鐵肩擔道義”的格局情懷,以十年磨一劍的耐心韌勁,以“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的厚積薄發,鍛造培養具有堅定文化自信、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文藝後備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德藝雙馨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藝人才隊伍。這一思想決定了學校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發展之路。作為東北地區規模領先的藝術高校之一,在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學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通過劇目創作排演,逐步造就了一批名師大家,展示了辦學成果,彰顯了辦學特色,提高了學校綜合實力與核心競争力。翻看十部劇的創作生産紀實會發現,十年原創由策劃、評審、創作、生産、傳播等環節,生成了創作導向、任務目标、管理制度、生産機制、大衆傳播、文産互動、立項獲獎、教學動力等體制機制,豐富和揭示了當代中國藝術場的生産機制,推動了美學動力結構的構建和發展。在創排完成後,通過深度參與到人民中去、新春走基層、文化潤疆等各項活動,舉行優秀劇目巡演,送劇目到校園、社區、鄉村和生産建設一線,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學校在創作排演十部劇目中曆練學生,通過“舞台上、燈光下、一生多師”的培養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了才能,符合新時代藝術人才的成長成才規律,為社會培養了更多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突出、可堪當民族複興大任的藝術後輩人才。

 

結語

放眼新時代蓬勃發展的生動圖景,傾聽新時代堅定發展的有力足音,把握新時代高速發展的韻律脈搏,堅定文化自信,守正創新,培根鑄魂,是時代賦予藝術高校的神聖職責。十年原創出十部舞台藝術作品,這對于金莎娱乐官网最全网站的全體師生來說,是奇迹,更是生命美的創造。這十部作品最鮮明的品牌标志是思政教育實踐——藝術類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成果,它以藝術方式顯現出“三個一切”的辦學理念、突出了“一生多師”“以美育德”的育人模式,體現了“演一次英雄,一輩子活出英雄氣概”的精神内核,豐富了“三大課堂聯動”等特征,這一切都為了一個根本目标,那就是在藝術實踐教學中為社會培養更多應用型藝術人才。未來,在上級主管部門的➿⚽✨➿和指導下,學校将繼續從立項、生産、舞台實踐、策劃活動等各個環節高站位、深思考、細謀劃、真落實,努力培養出為時代鼓與呼、為國家振興發展發揮藝術力量的文藝人才和有生力量。我們堅信,學校已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隻要大藝人胸懷祖國和人民,砥砺育人初心,赓續大藝現象,必将為新時代文藝事業發展抒寫濃墨重彩、絢爛多姿的大藝華彩樂章、壯麗藍圖。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12-15(2).[2]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A].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學習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5:10.[3]徐豔玲.牢牢把握“堅持守正創新”的思想真谛[N].人民日報,2023-8-30(9).

(任引沁,張鐘蓦編輯)


浏覽量:214
Baidu
sogou